一段时间以来,小店区市场监管局从“思想、素质、环境、服务”四大块着手,坚持内外兼修,把“星级规范化市场监管所”创建工作有机地融合到科学监管理念中去,被列为五星级规范化市场监管所创建单位。
以该局的坞城所执法中队为例,中队长张文娟带领的团队坚持执法的柔性与刚性结合,服务与监管并用,得到辖区企业的一直好评。
靠前服务企业
“下周有没有时间给我们做一次全面的培训?”“可以,暂定下周三,行么?”“好的,谢谢!”“张队长,能不能请办理健康证机构为我们上门办理?”“收到,我来联系,你来组织员工填写信息,人数不足的话多联系几个单位。”这是一个企业管理人员与张文娟的三句半聊天记录。通过简短的交流,可见这是一群愿意为服务当地经济、服务企业发展的市场监管人员。“我们坞城市监所每年对企业的培训场次不低于30次。帮办健康证高达2000人次,每次帮助了别人,都感觉很有意义。”张文娟说道。
严把校园食品安全
坞城所区域一大特点就是突出,大中专院校集中,重点义务教育学校众多,辖区共有51家学校、幼儿园、看护点设有食堂,就餐人数高达5.8万人。张文娟将工作重心放在校园食品安全上,带着全所职工严把校园食品安全,每年坚持春秋季学校食堂专项检查,保障师生饮食安全,守护文蕴坞城。另外,借助小店区智慧食安平台,通过手机端口开展远程视频巡检也是她日常工作内容之一,对于发现的人员不规范行为立即通知整改到位。接到学生关于学校食堂的投诉或举报后,总能第一时间进行处置。
打造标杆企业
“现在你们后厨越来越规范了,要坚持下去。”张文娟对辖区一家婚宴单位负责人说。“这才像样,对得起这个响当当的品牌。”“是了,谢谢您指导,之前其实我们也懂操作规范,只是存在一定惰性,像凉菜间的消毒柜,也每天消毒呢,但是没有规范记录,冰箱里的半成品也是新鲜的,但是没有标签,不太正规,现在您推荐的这个打码枪真的很方便,看起来更规范,而且员工以小见大,其他工作也规范了。”这位鲁姓总经理由衷说道。
常态化管控外卖企业
辖区餐饮企业的另一特点就是外卖企业众多而集中,几个月前,该所行政执法中队接到了一个关于外卖单位卫生不合格的投诉,据说吃出了头发。因地方隐匿,执法人员未能找到,最后联系社区协管人员配合执法,找到了这家单位。张文娟在现场发现,该企业不能提供堂食,仅供外卖,缺少了社区监督,操作台油腻,垃圾堆满了后厨。当时刚开春,属于经济复苏关键期,本着优化营商环境,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原则,张文娟没有对涉事企业一罚了之,而是联系外卖平台下架该单位。这一剂“药”正中要害,为了尽快营业,商家立刻搬空了厨房,开始全面清理卫生,重新装修,两天后效果明显,随即上架。随后,张文娟将这个片区的40多家外卖专营户建立微信群,不定期抽查现场照片。通过下架一家,影响一片,现在工作简单多了,投诉明显少了。“辖区的食品单位,学校食堂和大中型餐饮用一个标准来管理,相对较严,对于三小门店,我们提出了四个到位,整理到位、责任到位、培训到位、执行到位,只要能做到四到位的小门店都是很棒的。”张文娟表示。这种按照企业规模分级管理的办法更有人情味、更贴实际。
市场监管职能广,户数多,监管人员不足,怎样才能把工作做好,通过工作实践和效果来看,张文娟认为,想把工作做好,就是一个“透”字。“我们应该做透每一件小事,通过这个效果来影响,来渗透到周边的商户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保障食品安全,维护市场秩序,服务全区经济发展。”
本报记者 章大军
【责任编辑: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