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市场导报社主办
新闻热线 0351-40675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sxscdbrmt@163.com
0351-4067522
消费者维权工作站 0351-4067522
2025-04-25
长治
面向市场·关注民生
广告:敷15分钟瘦脸 消费者:敷一个月却无效
发布时间: 2023-04-18 09:48:08    来源:本站

广告:敷15分钟瘦脸 消费者:敷一个月却无效

消费者质疑网售微脸提拉面膜涉虚假宣传

天气渐暖,爱美的女士把瘦身、瘦脸提上了日程。省城市民郑女士是一位健身爱好者,可就是瘦身不瘦脸,25岁的她脸上还保留着婴儿肥,她觉得还不够完美,影响自己日常上镜。郑女士在某电商平台上发现一款可以提拉瘦脸的面膜很是火爆,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购入,可使用一个月后却没有一点效果,她觉得自己是被商家忽悠了……

提拉面膜能瘦脸?

追求V脸的郑女士最近在网上发现了一款能瘦脸的面膜,广告宣传说一个月就能见效,郑女士心动了,果断下单。“我就是对自己的下颌线不满意,轻微的双下巴很影响我的心情,面膜广告说的那么好,价格也不贵,我就想试一试。结果一点效果都没有,真是太坑了!”郑女士说。

记者通过郑女士给的购物链接点击进入,看到其广告视频中宣称面膜可以美白嫩肤,提拉瘦脸,并附有网络专卖授权证书。

视频中介绍该面膜分为两片,一片可美白淡斑,使用时正常贴于面部,另一片可提拉紧致,是用一块条形膜布像口罩一样挂在耳朵上,能把整个下巴包裹住。年轻女子测评了只敷半张脸的提拉效果,记者看到使用这款面膜15分钟后确实有轻微的提拉效果。

记者在评论区看到评价结果是褒贬不一。尤其是追加评论区配了图片,说使用后过敏的评价,店家这样回复:“亲亲,您这个是网图,我们是国家严格检测合格的产品,怎么可能会有问题呢?同行之间应该良性竞争,多科普一下,谢谢支持!”

记者问询客服人员,质疑该面膜能提拉瘦脸,“敷一片面膜真能提拉瘦脸?”客服人员小月回复:“就是提拉,可以改善您的下颌线。”“一个月就能有效果吗?”记者追问,“要坚持使用,逐渐改善。16岁以上都可以使用 ,一周使用两三次就行,敷15-20分钟,敷完后正常洗脸护肤。”显然,小月并没有正面回答记者的问题。

外力挤压让脸变小,只有短暂效果

一片膜布就能提拉瘦脸?视频里的效果难道是假的吗?记者为此专门问询了太原市中心医院的皮肤科李医生,“提拉瘦脸的面膜膜布比较厚实,挂耳后面膜通过外力挤压让脸变小,只有短暂效果,很快就会恢复原样。”李医生解释道,“想要瘦脸还是要采用科学正规的方法。脸大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咬肌大,二是脂肪多。咬肌大比较好解决,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是注射肉毒毒素,还能改善动态皱纹和瘦小腿,属于常用的医美项目。第二种,因脂肪多而导致的脸大,除了运动减肥以外,还可以选择热拉提,热玛吉等项目。想要瘦脸一定要搞清楚自己脸大的原因,切勿相信提拉瘦脸和网上的一些瘦脸方法和工具。”

商家应当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记者发现郑女士买的面膜,其包装上的功效说明和广告宣传不一致,广告视频中,提拉面膜宣传有提拉瘦脸的作用,在商品包装正面有“微脸提拉”四个字,但在功效一栏里却未提及该功效。包装后面的功效一栏显示:“帮助改善暗沉肌肤,提亮肤色,美白淡斑,改善肌肤粗糙和干燥问题,补充肌肤所需水分,使用后肌肤白皙有光泽。”那么,这款瘦脸面膜是否涉嫌虚假广告宣传呢?为此记者采访到山西景鑫律师事务所李腾律师,李律师表示:此商家作出“面膜可以提拉瘦脸”等引人误解的宣传行为,对其商品功能进行虚假陈述,并在商品评论区干扰真实用户的评价,该两种行为均是虚假的商业宣传行为,违反我国《广告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规定,建议消费者及时向行政监管部门进行投诉,要求其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同时,上述虚假宣传行为致使本案郑女士陷入错误认识,从而决定购买其面膜,商家作为经营者误导消费者,属于对消费者的欺诈,侵害消费者权益,郑女士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商家承担“退一赔三”的赔偿责任。

发现商家有虚假广告宣传

消费者可举报

说到“退一赔三”,郑女士很是委屈。“面膜都用完了,几十块钱的东西还得走法律程序,起诉起来太麻烦,就当是交学费了。”郑女士说道。据业内人士透露,大多数违规经营者摸准了消费者“怕麻烦”“怕出钱”的心理。即使没有效果,消费者也只能忍气吞声。长此以往,造成消费者“哑巴吃黄连”的现状,无形中助长了不良商家的嚣张气焰。

对于此类现象,山西省消费者协会投诉部主任张佳表示:一旦发现商家有虚假广告宣传,违反广告法,消费者可以拨打12315投诉举报。消费者在购买所需要的产品时,尤其是广告宣传可以改善身体机能、外形,涉及功效等用语,所有带有肯定语气的,消费者都要警惕。当您需要此类产品时,一定要做到尽可能全方位的了解,比如产品是否能达到商家所宣传的效果。一旦发现有疑点存在,应拒绝购买,避免财产损失。一定要理性消费,科学消费。

本报记者 崔艳霞



【责任编辑:周伟】

0.05749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