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市场导报社主办
新闻热线 0351-40675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sxscdbrmt@163.com
0351-4067522
消费者维权工作站 0351-4067522
2025-04-25
长治
面向市场·关注民生
三给三免六项提升 助力市场主体倍增 ——关于市场主体倍增工作的几点建议
发布时间: 2022-04-28 11:04:31    来源:本站

分型分类重点施策  激发中小微企活力

三给三免六项提升  助力市场主体倍增

——关于市场主体倍增工作的几点建议

我是一名企业注册登记工作人员,在听闻山西省委、省政府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的消息后,心中特别兴奋,为领导们的雄心壮志点赞。我想从企业注册登记的角度来提几点建议,看看是否能帮助实现市场主体倍增的工作目标。建议将中型、小型、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作为市场主体倍增工作的重点,参考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方法(2017)》的划分标准,本文所说的中型、小型、微型企业可以暂定为认缴注册资本在5000万元以下的企业,个体工商户不登记注册资本,可以全部包含在内,具体实施意见如下:

一、给予企业免费住所,降低开业成本,提升企业存活率

企业住所的租金是压在市场主体头上的一座大山,尤其是在疫情期间,人流量大幅减少,服务型企业在没有顾客、没有收入的情况下,还要支付店面租金,生存变的异常艰难。而政府通过党政机关清理办公用房的工作,积累了一定的闲置办公房屋,可以用来为企业免费注册办公场所。这样做既可以让政府变废为宝,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开业成本,免予其后顾之忧。比如现在很多地方的孵化器就是给企业一定时间的免租期,从而吸引了很多企业在孵化器内成立,进而发展壮大。

因此,为企业提供免费住所最好是采用集约式方式,将整栋闲置的办公楼出租出去,政府只需要管理一下物业即可,甚至成熟的地方都可以从地方上招聘物业公司,实现真正的放养。如果条件不成熟的地方,可以将有限的办公房屋出租,仅仅作为企业接收法律文书的地址使用,不需要企业派驻任何员工,可以由政府工作人员代为接收传递,又为企业节省了一笔人工费用,也是服务帮扶企业的一种方式,也可以用税收代替租金。

综上所述,将政府闲置的办公房屋作为企业的免费住所,既方便企业,又成全政府,还提升了营商环境,实为一举三得,最得要的是企业在一定时间内不会因租金而发愁,尤其是遇到一些外部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时,极大的提升了企业在恶劣环境中的存活率。

二、给予企业适度宣传,降低创业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企业在市场上竞争,不仅要比自己的产品、渠道,还要看宣传和推广的力度。作为政府部门来讲,既然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监管市场主体,为什么不可以帮助企业来宣传一下产品呢?就比如我们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既然能够让企业年报,为什么不能给企业开辟一个打广告、宣传自身的栏目呢?或者是仅仅5秒钟的弹窗,只要企业把产品的画面传上去,把电话留下就可以了。成本连一元钱都不到,但这就是一个精简版的“阿里巴巴”企业造富平台。

如果把这个平台搭建好的话,有哪个企业会不愿意年报呢?我们再加点搜索功能、推荐功能、排序功能的话,那在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上活动的中国大妈们、妇女姐妹们不就都来咱这个山西版“阿里巴巴”来开办公司、采买商品了吗?

关键是当前“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山西)平台(以下简称“公示系统”)”就囊扩了全山西的市场主体,如果在加上宣传功能的话,企业和群众的关注度会显著提高,流量会激增,在当今“流量为王、数据至上”的时代,还发愁市场主体不会翻倍吗?

三、给予企业合理权限,降低纠错成本,提升企业健康值

当前的营商环境虽然优化了很多,但是还很不够。企业最头疼的仍然是和政府打交道。就比如企业的登记信息中法人的电话号码换了,或是住所写错了一个字,甚至是企业高管的名字给写错了,这些在我们看来非常微乎其微的小事情,都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贷款、信誉等等,而企业遇到这种情况只能到登记机关去提交资料,申请更改。而这些小事情又往往超出登记机关的正常工作范围,极易掉入潜规则的陷阱当中,最终小事情变成了大漏洞。

因此,建议在“公示系统”上,给予企业一定的权限,在现有年报的基础上,再增加纠正错别字、修改联系电话等分级维护权限。比如联络员权限仅可以年报,法定代表人权限可以更改现任法定代表人的联系电话、姓名名字等,股东权限可以更改现任股东的联系电话、姓名名字等。

这样做的好处是为既企业节约了大量的纠错成本,也不会降低企业的隐私保护级别,同时也极大的增强了企业在这个市场环境中的自我认同感。让股东们真正的体会到了企业作为一个市场主体的自主性、健康度和人文关怀,从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开拓市场、创新创业上面,为市场壮大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免予经营范围登记,降低行政成本,提升企业便利化

经营范围登记是卡在企业注册登记之路上的一根鱼刺,为何这么说呢?就是经营范围登记虽然是法定登记事项,但是他与实际情况可能有很大的出入,就是你再怎么登记也不可能与实际相符,而且现实工作中的变化是不可能靠营业执照上的方寸大小的地方给完全显现出来的。因此,经营范围就成了束缚企业经营的一种“范围”,但是,因为最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二条规定:申请人应当按照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经营范围规范目录,根据市场主体主要行业或者经营特征自主选择一般经营项目和许可经营项目,申请办理经营范围登记。因此,经营范围的登记就成了企业和登记机关中间的如梗在喉般的存在。

所以,我们只针对认缴注册资本在5000万元以下的中、小、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免予经营范围登记,而且这种免予仅仅是不在营业执照上体现,也不作为设立登记时的审批事项,但是依然要记载于市场主体的章程或合伙协议中的。只不过是由市场主体自主登记、自主承诺、自主变更、自主负责。况且现在的经营范围都是在“国家经营范围规范表述查询系统”中选择的,完全是风险可控的。只是由于各地产业政策的调整,会出现不允许在当地经营的事项,各个地方自主调控即可。

但是针对中小微企业,尤其是个体工商户免于登记经营范围,给他们带来的好处是呈爆炸性的几何级数增长的。首先是注册登记的成功率大大提高。尤其是在基层所,很多个体工商户都是因为经营范围方面的千奇百怪的问题被限制甚至是禁止成立的。其次是申领税票更加方便。虽然国家税务总局明确答复:纳税人发生应税行为,除国家有明令禁止销售的外,即使超出营业执照上的经营范围,也应当据实开具发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依然会发生超范围经营无法申领税票的行为,究其根本,就是因为营业执照上的那一行行小字僵化了思维,固化了理念。最后是企业自主空间大大增加。企业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随地的合理调控自身经营范围,实现“我的地盘我做主”,极大地提高市场主体的参与度、时效性。

五、免予章程决议审查,降低制度成本,提升企业自主性

唐代赵璘所著之《因话录•徵》中记载善守章程,深得宰相之体。章程意为制度、法规,而企业的章程就是公司的股东们一致同意的共同遵守的制度和规定。决议就是股东们经过会议研究一致同意的决策或决定。

免予章程和决议的审查,就是在当前信用承诺制度发展的相对成熟的市场环境下,让市场主体的投资者们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充分体现意思自治,用信用承诺来兑现法律责任。

在当前的行政审批工作中,企业章程内容较多、相对复杂,审核人员在审核时会占用大量时间和精力,还未必能审核全面。虽然有模板可循,但是部分企业并不愿意用登记机关提供的千篇一律的模板。决议虽不复杂,但是并没有任何法律和规范对决议的内容进行过规定,因此企业提交的决议和审核人员的标准就会有很大的差距,导致审批通过率下降。与其这样,为什么不让企业自主负责呢?作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法人,完全有能力为自己的一切市场行为负责,这也就是信用承诺的实施前提,因此我们针对中小微企业免予章程和决议的审查完全是对即将实施的行政确认制的一种提前介入和有效尝试。

免予章程和决议审查,会大大的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同时也会极大的提高企业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为市场主体倍增打牢基础。实际上政府只负责统计发了多少营业执照,成立了多少企业就可以了,完全没有必要去审查企业的章程合不合适,股东会决议合不合法,那都是企业自己的事情。说白了就是一个成年人自己的日常琐事,只要是一个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都可以负的了全责的,有必要让别人操心吗?而且在行政审批过程中,还会有很多自由裁量权难以统一的问题,就比如对某些内容的顺序和表达理解不一致,导致审批不通过,其本质的关键是政府职能由行政化向服务化的转变。

六、免予到窗口注销,降低人力成本,提升企业无障碍度

在最新颁布施行的《市场主体登记提交材料规范(2022年版)》中,市场主体注销仍需提交申请书、股东会决议、清算报告、清税证明材料等书面材料。但是在互联网技术日益完善的今天,市场主体网上注销已经没有任何技术障碍了,所要打通的最后一个关节点就是与税务系统的信息共享与互联互通上,本身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就是一个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就是让各个部门所采集的数据横向流动,以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比如季度纳税额未达到45万元起征点的企业可以直接在国家税务平台上完成注销流程并自行打印税务注销通知书,不用到当地税务窗口再提交资料。

如果我们将本地税务系统与“公示系统”的数据通道双向打通后,将所有在“公示系统”上发出注销公示的市场主体的税务注销信息都互联互通、共享共用,那么将真正的实现网上注销、一键办结,免除了企业再到业务窗口提交资料、再次审核的困扰。

显而易见,网上注销将会使市场资源配置的利用率极大提高。就好比在同等的时间内,不能网上注销时1万元只在一个市场主体中发挥作用。但是实现网上注销后,1万元可能就会在好几个市场主体中接续流动,让市场资源的配置达到了最佳效率,市场主体自然会相应增加。

以上六点建议的好处有三:一是极大的激发市场经济的活力。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形成“鲶鱼效应”的同时,会对当地市场经济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极大的节约行政机关的资源。目前,很多的政府聘请法律顾问,是为了应付民事诉讼,让市场主体实现意思自治后,即使有纠纷,也不必、不会再去将政府告上法庭,自行解决或者直接寻求司法救济即可。政府部门就可以集中精力聚焦于某一领域实施精准服务,充分发挥公权力的作用;三是极大的增加市场主体的数量。政府政策是闸,市场主体就是水,开闸才能放水,拉闸只能限水。政府政策是水,市场主体就是鱼,活水才能养好鱼、养大鱼,死水只能是鱼越养越少,到最后形成恶性循环,变更死水一滩。所以制订好政策是市场主体倍增的前提。

总之,政府就是为企业和群众服务的,要去行政,增服务,要从思想上彻底转变,要从行动上蹚出新路,要从工作上真实见效!以上建议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作者:宋睿  单位:晋中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



【责任编辑:李佩瑶】

0.09782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