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8月21日,由山西作家李海芳创作并改编的电视剧《底线》剧本创作研讨会在晋中市太谷区召开。省内著名评论家、小说家、各地作者以及媒体记者共50多人共同参与、热烈讨论,对作品提出了中肯的意见。
《底线》是中国首部市场监管题材电视剧剧本,其题材改编自李海芳2020年创作完成的同名长篇小说。该剧以现实的表现手法,从人性的角度反映了市场监管基层执法人员的职场人生和人物命运,是一部谱写国家改革进程和改革成果的影视作品。该剧故事情节贴近生活,故事走向引人深思,并将普通消费者生活状态融入影视剧中,让每一位观众都能在该剧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2021年4月,电视剧《底线》剧本被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文联电视艺术中心列为重点现实题材电视剧剧本创作计划扶持项目,近五年国内提供扶持仅100部。
编剧李海芳介绍,《底线》起笔于2017年3月,历经四年时间,先由李海芳与曹亮共同完成长篇小说《底线》的写作,其后又由李海芳与刘鹏飞在长篇小说《底线》的基础上创作出电视剧《底线》剧本。在四年的创作过程中,身为一名市场基层执法人员的曹亮为《底线》提供了大量写作素材,编剧李海芳深入企业和市场一线对经营业主、消费者进行采访,为完成该剧本倾注了大量心血,终于在2021年8月10日创作完成这部内容扎实、思想厚重的现实题材电视连续剧剧本。
我省多位知名评论家对这部作品给予高度评价。文学评论家金汝平表示,“林远山局长在开原期间种种复杂艰难的工作历程,正是每时每刻发生在辽阔大地上的‘中国故事’,让读者的感受异常沉重而忧郁,酸甜苦辣尽在其中。”作家徐建宏表示,“在不间断的呈现过程中,时时刻刻都在用一个又一个的话题对时代提出拷问,比如从业的目的,婚恋的本质,官场的哲学,情感的纠结,义利的取舍,腐败的症结。” 文学研究员金春平表示,“《底线》的总体性既呈现为容纳了纵向的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与当代,如借助于林远山的个人成长史,作为经济运行监督机构的市场监管执法行业,呈现出前历史/现历史的‘社会法制化’的总体趋向,包括其功能的日益完善、效果的日臻显著、规范的日渐完备,可以说,市场监管执法行业作为中国社会经济运行结构的重要部分,成为省察中国社会市场经济史的现状、进步与成熟的标杆尺度。”本报记者
【责任编辑: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