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市场导报社主办
新闻热线 0351-40675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sxscdbrmt@163.com
0351-4067522
消费者维权工作站 0351-4067522
2025-04-25
长治
面向市场·关注民生
山西标准化知识竞赛试题选登
发布时间: 2021-07-29 10:05:01    来源:


为普及标准化知识,推进《山西省标准化条例》贯彻落实,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将举办“山西标准化网络知识竞赛”,现刊登部分题目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单选题

1.国务院建立标准化协调机制,统筹推进标准化重大改革,研究标准化重大政策,对( )、存在重大争议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进行协调。

A.跨部门跨行业  B.跨领域跨行业 

C.跨专业跨区域  D.跨部门跨领域

2.制定标准应当有利于科学合理利用资源,推广科学技术成果,增强产品的(  ),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 

A.安全性、通用性、稳定性 

B.安全性、通用性、可替换性 

C.合法性、通用性、可替换性 

D.安全性、稳定性、可替换性

3.企业应当按照标准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其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应当符合企业公开标准的( )。 

A.技术要求  B.行业要求 

C.产品要求  D.内容要求

4.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的技术要求不得低于( )的相关技术要求。 

A.强制性地方标准     B.强制性行业标准 

C.强制性国家标准     D.强制性标准

5.( )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标准化工作。(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分工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本部门、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

A.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B.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6.标准应当按照( )进行编号。 

A.专业规则  B.编号规则 

C.申请时间  D.行业规则

7.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向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立项建议,由( )决定。 

A.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 

B.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

C.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

D.国务院

8.对没有推荐性国家标准、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 )。 

A.国家标准  B.团体标准 

C.地方标准  D.行业标准

9.在制定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过程中,应当按照( )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征求意见,组织对标准相关事项进行调查分析、实验、论证,并做到有关标准之间的协调配套。

A.科学快捷       B.规范全面 

C.便捷有效       D.基础通用

10.GB/T 40229-2021JT/T 13842021DB1405/T 008-2021Q/XCKJ 002-2021,以上标准分别是( )。

A.国家标准、团体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B.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C.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D.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11.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标准制定、实施过程中出现争议的,由(  )组织协商;协商不成的,由(  )解决。

A.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国务院

B.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机制,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

C.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机制,国务院

D.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机制

12.企业执行自行制定的企业标准的,还应当公开产品、服务的( )和产品的( )。

A.性能指标,功能指标

B.技术指标,功能指标

C.功能指标,性能指标

D.功能指标,技术指标

13.国家实行(   )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

A.团体标准      B.企业标准

C.团体标准、企业标准    D.地方标准

14.世界标准日是( )。

A. 315      B.1014

C.625       D.914

15.推荐性国家标准的代号是( )。

A.GB  B.GB/T  C.GB-T  D.DB

16.《山西省标准化条例》由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 )通过,( )实施。

A.2020930日,2020930

B.2020121, 2020121

C.2020930日,2020121

D.2020930日,202111

1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  )机制,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标准化工作重大事项。

A. 标准化统筹   B. 标准化协调

C. 标准化运行   D. 标准化管理

18.一般来说,标准实施工作,大体可分为( )步骤进行。

A.计划、准备、实施、检查、总结

B.计划、实施、检查、验收、总结

C.制定、实施、检查、总结、验收

D.制定、实施、修订、检查、验收

19.省人民政府(   )部门统一管理全省标准化工作。

A.质量技术监督   B.标准化行政主管

C.市场监督管理   D.标准化管理

20.出口产品、服务的技术要求,按照( )的约定执行。

A.标准  B.合同  C.协议  D.法律法规

2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标准研制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融合机制。鼓励(   )与知识产权融合发展,支持建立标准、技术、专利、品牌协同机制,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培育形成知名品牌。

A.标准  B.技术  C.专利  D.品牌

22.制定标准应当有利于科学合理利用资源,推广科学技术成果,增强产品的安全性、通用性、可替换性,提高 (   ),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

A.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B.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C.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

D.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

23.为满足地方自然条件、风俗习惯等特殊技术要求,省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经其批准的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在 (   ) 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组织制定地方标准。

A.农业、工业、制造业   

B.农业、工业、林业

C.农业、工业、服务业   

D.农业、工业、金融业

24.对暂不具备制定地方标准条件,又需要统一技术要求的,可以参照地方标准制定程序,制定地方标准化 (   ) 技术文件。

A.指导性  B.强制性 C.可行性 D.引导性

25. 建立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是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重要举措,下面( )项不属于自我声明公开的目的。

A.有利于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B.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用户)知情权

C.有利于先进技术的交流学习

D.有利于社会监督

26.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 )向社会公开征集地方标准立项建议。

A.每年    B.不定期    C.每三年    D.定期

27.国家建立( )为企业开展标准自我声明公开提供服务。

A.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B.各级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C.全国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

D.各级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

28.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收到的立项建议和本部门、本行业实际需求,向(  )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地方标准立项申请。

A.各级      B.同级    C.省级   D.上级

29.地方标准制定项目计划应当向社会(  )。

A.部分公开B.不公开

C.公开D.部分不公开

30.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汇总研究立项申请,编制地方标准制定项目计划,明确(  )、提出立项申请的行政主管部门、起草单位以及( )等。

A.项目名称,起草人

B.完成时限,起草人

C.项目名称,完成时限

D.项目名称,项目进度

31.为保障重大公共利益,或者应对突发事件,需要制定地方标准的,应当(  )立项,(  )制定。

A.优先,及时B.及时,及时

C.立即,立即D.优先,优先

32.地方标准草案起草完成后,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相应领域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地方标准草案内容的(   )进行技术审查,形成审查意见。

A.合法性、安全性、操作性、协调性、先进性

B.合法性、合理性、适用性、协调性、先进性

C.合法性、安全性、适用性、可靠性、先进性

D.合法性、安全性、适用性、协调性、先进性

33.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标准化技术专家组的组成应当具有(   )

A.专业性、多样性、代表性

B.专业性、代表性、多样性

C.学术性、科学性、独立性

D.专业性、独立性、广泛代表性

34.标准化试点示范是标准实施推广的重要手段,标准化试点是为了( ),标准化示范是为了()。

A.树标杆,探新路       B.探新路,树标杆

C.探新路,出经验       D.出经验,树标杆

35.省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地方标准发布之日起(  )内,向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A.十五日           B.三十个工作日

C.三十日           D.十五个工作日

36.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制定的地方标准,应当自发布之日起(  )日内报省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省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 )日内向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A.三十,三十    B.十五, 十

C.三十,十五    D.十五,十五

37.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实行(  )制度。

A.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B.自我声明公开

C.自我声明D.社会监督

38.鼓励社会团体和企业通过(   )向社会公开其制定的标准并接受社会监督。

A.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官网  

B.社会团体和企业官方网站

C.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D.产品包装或者产品、服务的说明书

39.地方标准实施中需要解释的,由(   )负责解释。

A.有关行政主管部门

B.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

C.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

D.标准起草单位

40.团体标准由本团体成员约定采用,或者按照本团体的规定供社会 (    ) 采用。

A.自愿B.强制C.选择D.有偿

4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标准制定、实施过程中发生争议的,(   )。

A.同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解决

B.同级人民政府标准化协调机制组织协调;协调不成的,由同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解决

C.省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解决

D.由同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协商;协商不成的,由同级人民政府标准化协调机制解决

42.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地方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估机制,根据信息反馈和评估情况对地方标准进行(   )。

A.评估B.考评C.复审D.验证

43.地方标准的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   )。 

A.一年B.两年C.三年D.五年

44.标准的制定过程需要科学、严谨的态度和方法,同时标准又是( )的产物,需要公正开放地接纳社会各方的意见。

A.公开征集B.公平竞争

C.协商一致D.协调一致

45.我省设立( ),对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标准项目,以及在标准化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A.山西省标准化创新贡献奖

B.山西省标准化贡献奖

C.山西省标准化创新奖

D.山西省标准化突出贡献奖

46.社会团体可以通过(  )等方式,推动团体标准的应用与推广。

A.行政处罚B.自律公约

C.行政强制D.垄断协议

47.强制性标准文本应当(  )向社会公开,国家推动()向社会公开推荐性标准文本。

A.免费,有偿B.有偿,免费

C.免费,免费D.有偿,有偿

48.经(  )批准的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依法组织制定地方标准。

A.设区的市人民政府

B.省人民政府

C.省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

D.设区的市人大常委会

49.习近平总书记面向全世界号召“努力加强( )等方面的‘软联通’”

A.科技、规制、标准   B.政策、规制、标准

C.法制、政策、标准   D.政策、制度、标准

50.对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满足经济社会管理基本需要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   )。

A.推荐性国家标准B.国际标准

C.强制性国家标准D.行业标准

51.我省建立实施企业标准(   )制度,发挥企业标准引领作用,促进全面质量提升。

A.先行者B.引领者C.优胜者D.领跑者

52.鼓励和支持在制定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采用(   )

A.国家标准    B.国际标准

C.行业标准    D.外国标准

53.鼓励企业、社会团体以及教育、科研机构等根据本单位实际,将参与标准制定情况纳入( ),作为申报专业技术资格的业绩成果。

A.个人评优评先指标

B.个人绩效考核指标

C.个人职称评聘指标

D.个人年度任务指标

54.我省推行(   )制度,推动山西品牌建设。

A.山西标准示范   B.山西标准认证

C.山西标准品牌   D.山西标准标识

55.某生产企业在其生产的产品包装上明示了产品标准为GB/T20808,经检验,该产品与明示标准不一致。该企业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A.不应当     B.视案情而定

C.应当        D.以上都不对

二、多选题

1.国家积极推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方式包括(  )。

A.开展标准化对外合作与交流

B.参与制定国际标准 

C.结合国情采用国际标准

D.推进中国标准与国外标准之间的转化运用

2.制定标准应当在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入调查论证,广泛征求意见,保证标准的(  ),提高标准质量。 

A.合理性  B.科学性  C.规范性  D.时效性

3.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  )。 

A.组织实施标准 

B.制定标准 

C.监督标准的制定 

D.监督标准的实施

4.对保障(  )所急需的标准项目,制定标准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优先立项并及时完成。

A.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  B. 国家安全

C.生态环境安全 D. 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

5.国家支持在(  )等领域利用自主创新技术制定团体标准、企业标准。 

A.重要行业  B.战略性新兴产业

C.关键共性技术    D.新一代信息技术

6.对满足(  )等需要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推荐性国家标准。

A.基础通用               

B.与强制性国家标准配套

C.对各有关行业起引领作用

D.产业升级

7.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团体标准的制定进行(  ) 。

A.规范  B.管理  C.引导  D.监督

8.    制定团体标准,应当遵循(   )的原则,保证各参与主体获取相关信息,反映各参与主体的共同需求,并应当组织对标准相关事项进行调查分析、实验、论证。 

A.    科学  B.       开放  C.       透明  D.       公平

9.鼓励(  )等参与和提供标准技术咨询、专业服务。 

A.企业  B.社会团体  C.教育机构  D.科研机构 

10.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强制性国家标准的(  )。 

A.立项  B.技术审查  C.编号  D.对外通报

11.  )可以向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立项建议。 

A.社会团体  B.企业事业组织   C.公民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

12.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责负责强制性国家标准的(  )。

A.项目提出   B.组织起草  

C.征求意见   D.技术审查

13.对保障(  )以及满足经济社会管理基本需要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A.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  B.国家安全

C.信息安全  D.生态环境安全  

14.制定推荐性标准,应当组织由相关方组成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承担标准的( )工作。

A.起草  B.技术审查 C.征求意见  D.备案

15.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未依照规定对标准进行(   )的,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要求其说明情况,并限期改正。

A.编号  B.复审  C.备案  D.立项

16.企业(   )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A.生产产品B.销售产品

C.进口产品D.提供服务

17.企业( ),应当符合《标准化法》规定的标准化要求。

A.研制新产品B.改进产品

C.推广新产品D.进行技术改造

18.企业( )不符合其公开标准的技术要求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A.生产的产品B.销售的产品

C.进口的产品D.提供的服务

19.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包括(   

A.国家标准  B.团体标准 

C.行业标准  D.地方标准

20.制定《标准化法》的目的有( )。

A.加强标准化工作,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B.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

C.维护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

D.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21.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标准化在(  )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A.便利经贸往来   B.支撑产业发展

C.促进科技进步   D.规范社会治理

22.省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本部门、本行业标准化工作,依法履行的职责包括(    )

A.宣传贯彻相关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规

B.统筹构建促进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标准体系

C.提出相关地方标准的立项申请,组织相关地方标准的起草和技术审查

D.协助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相关标准化技术组织

23.省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全省标准化工作,依法履行的职责包括(    )

A.宣传贯彻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规

B.组织编制我省标准化工作计划和中长期规划

C.组织制定、修订省级地方标准(含标准样品),负责省级地方标准(含标准样品)的立项、审核、编号、发布、组织报备以及复审

D.协调管理省级标准化技术组织

24.   )可以提出地方标准立项建议。

A.社会团体B.企业事业组织

C.公民D.人大代表

25.企业自我声明公开内容应当包括其执行的产品或者服务标准编号、名称等信息;企业执行其自行制定的企业标准的,还应当公开的信息包括( 

A.产品、服务的功能指标

B.产品的技术指标

C.产品的性能指标

D.产品的经济指标

26.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具有( )的技术标准,应当纳入科学技术奖励的评奖范围。

A.创新性B.先进性

C.可复制性D.引领示范作用

2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在(  )等工作中将团体标准作为技术参考。

A.政府采购B.检验检测

C.认证认可D.社会治理

28.执行团体标准或者企业标准所提供的产品、服务,其( )等应当符合执行标准的所有技术要求。

A.技术指标B.功能指标

C.性能指标D.技术参数

29.《山西省标准化条例》适用于山西省行政区域内标准的制定、实施、(   )等活动。

A.教研B.服务C.监督D.管理

30.社会团体、企业制定标准应当符合下列哪些规定( )

A.技术上先进    B.经济上合理

C.技术要求高于强制性标准的相关技术要求

D.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31.社会团体、企业制定的标准有下列哪些情形的,可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

A.未依法编号的

B.不利于科学合理利用资源

C.其技术要求低于强制性标准的相关技术要求

D.不利于增强产品的安全性、通用性、可替换性

3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发现有关社会团体、企业未按照有关规定开展标准化工作的,应当通过(  )等方式,督促其整改。

A.采取强制措施B.发送警示函

C.罚款D.约谈

33.省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全省标准化工作,依法履行的职责包括(  

A.向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立项建议

B.统筹构建全省促进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标准体系

C.协调管理省级标准化技术组织

D.组织实施标准化工作奖惩

34.省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本部门、本行业标准化工作,依法履行的职责包括( 

A.建立健全本行业、本领域促进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标准体系

B.组织相关地方标准的立项、起草和技术审查等工作

C.对相关地方标准制定、修订进行指导和监督,组织相关标准的实施和监督检查

D.协助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相关标准化技术组织

35.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相应领域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地方标准草案内容的合法性以及(  )进行技术审查。

A.安全性B.适用性C.协调性D. 先进性

36.社会团体和企业应当对自我声明公开标准的(  )负责。

A.合法性 B.真实性C.准确性D.先进性

37.制定标准应当做到(   )。

A.有利于科学合理利用资源           

B.有利于推广科学技术成果

C.有利于增强产品的安全性、通用性、可替换性

D.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38.下列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的有(   )。

A.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B.儿童青少年学习用品近视防控卫生要求 C.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

D.大型游乐设施安全规范

39.鼓励标准与知识产权融合发展,支持建立( )协同机制,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培育形成知名品牌。

A.标准   B.技术 C.专利   D.品牌

40.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支持标准化公益宣传活动,推动全社会运用标准化方式组织(  

A.生产B.经营C.管理D.服务

41.本省制定的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经申请和具有相关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评价,符合( )要求的,可以在产品上使用山西标准标识。

A.省内先进B.国内领先

C.省内领先D.国际先进

4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  )纳入领导干部培训课程,培养标准化管理人才。

A.标准化理论B.标准化实务

C.标准化考核D.标准化评估

43.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 

A.强制性标准     B.推荐性标准   

C.国际标准     D.国外先进标准

44.我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之间不得( 

A.相互协调     B.相互抵触     

C.重复制定     D.相互并存

45.下列哪些领域的地方标准的组织制定主体不是省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  

A.食品安全     B.工程建设     

C.污染物排放     D.政务服务

46.山西省标准化创新贡献奖表彰奖励的对象包括(   )。

A.取得显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标准项目

B.在标准化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企业

C.在标准化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

D.在标准化工作中受到国家级表彰的个人

47.《山西省标准化条例》旨在通过立法,加大奖励激励力度,调动全省上下参与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下列哪些措施是该立法理念的具体体现。(  

A.设立山西省标准化创新贡献奖

B.鼓励相关单位将参与标准制定情况纳入个人职称评聘指标,作为申报专业技术资格的业绩成果

C.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具有创新性和引领示范作用的技术标准,纳入科学技术奖励的评奖范围

D.推行山西标准标识制度,符合相关要求的,可以在产品上使用山西标准标识

48.地方标准的编号,由(  )组成。

A.代号B.顺序号C.行政区划代码D.年代号

49.我省将标准化专业人才培养纳入了人才发展战略,支持教育、科研机构开展标准化相关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下列哪些高校已经开设了标准化专业课程。(  

A.山西大学B.中北大学

C.太原科技大学D.山西农业大学

50.《山西省标准化条例》明确了各级各有关部门在标准化工作中的职责划分,下列哪些事项属于县级人民政府的职责。(  

A.将标准化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B.将标准化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C.将标准化工作开展情况列入年度工作任务考核考评体系

D.建立标准化协调机制,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标准化工作重大事项

51.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应当科学合理、公开公正、规范透明地开展工作,具体的工作职责包括(  

A.承担省级地方标准的起草、技术审查工作

B.提出本专业领域标准化工作的政策建议

C.负责解释省级地方标准

D.提供相关地方标准的宣贯、咨询等技术服务

5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等是世界各主要国家争夺的战略性创新资源。

A.人才B.专利  C.技术   D.标准

53.生产、销售、进口产品或者提供服务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执法部门除了依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查处以外,还可以同时采取哪些行政处理措施。(  

A.通报批评B.记入信用记录 

C.依法予以公示   D.限制从业

54.下列哪些内容是201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对旧法的突破?(  

A.建立标准实施反馈评估制度

B.建立标准化试点示范制度 

C.建立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   D.赋予团体标准法律地位

55.(   )应当建立健全地方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估机制,根据信息反馈和评估情况对地方标准进行复审。

A.省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

B.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

D.县级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

三、判断题

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和宣传工作,传播标准化理念,推广标准化经验,推动全社会运用标准化方式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发挥标准对促进转型升级、引领创新驱动的支撑作用。

A.  B.

2.标准应当按照编号规则进行编号。标准的编号规则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

A.  B.

3.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以及对标准的制定、实施进行监督。

A.  B.

4.强制性标准文本应当免费向社会公开。国家推动免费向社会公开推荐性标准文本。 

A.  B.

5.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地方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估机制,根据信息反馈和评估情况对地方标准进行复审,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五年。 

A.  B.

6.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通报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 

A.  B.

7.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向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立项建议。

 A.  B.

8.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服务,不得生产、销售、进口或者提供。 

A.  B.

9.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标准化协调机制,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标准化工作重大事项。 

A.  B.

10.企业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公开其执行的标准的,由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在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公示。 

A.  B.

11.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公开是企业的法定义务。

A.  B.  

0.07087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