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擘画了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蓝图,并要求通过“实施中药商标品牌战略,培育中国知名中药商标品牌”来“加快推进中药产业转型升级”。商标品牌是现代市场竞争的核心影响要素,《意见》关于实施中药商标品牌战略的要求与部署,增添了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动能,指明了中医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商标品牌保护夯实中医药产业发展基础,推动中医药产业的集聚化发展。《意见》要求“加强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推进中药材生态种植养殖”,以便强化道地药材的独特性,确保道地药材的可持续发展。地理标志强调特定地域自然因素、人文因素与产品之间的关联性,能够实现对中药材种质资源的保护,也有助于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养殖。如云南文山三七依托地理标志,通过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等搭建合作平台,实现了当地三七种质资源的有效保存和有序开发,推动了区域内三七种植的规范化发展,形成了“产地认证+品质保障+品牌溢价”的高效发展模式。地理标志商标具有集体属性,这决定了其有利于整合中小农户与加工企业,具有较强的产业聚集能力,有助于中医药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形成区域产业高地。如江苏洋马菊花依托地理标志,实现药用菊花的规模化种植并带动了其他中药材种植养殖业的发展,年产菊花、瓜蒌、丹参等各类中药材干品7万吨,年销售额约6亿元。
商标品牌保护革新中医药产业发展理念,引领中医药产业的品牌化发展。长期以来,中医药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产业链难以扩展的问题,许多中药材的种植停留在初级原材料供应阶段,附加值较低。商标品牌保护催动中药材种植业发展模式的变革,有助于引导初级原材料的加工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实现相关产业从“卖原料”到“塑品牌”的价值跃迁。
商标品牌保护破解中医药产业认知壁垒,支撑中医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中医药“走出去”面临着文化隔阂与法律障碍,而商标海外布局正是关键突破口。一方面,“现代市场竞争就是品牌竞争”的特征决定了中医药“走出去”离不开商标品牌的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商标是国际市场通行的信息标识,是全球消费者认识商品或服务的媒介。
《意见》的出台,标志着中医药产业进入“质量驱动”的发展新阶段。商标品牌是中医药产业在新阶段发展的重要推力。实施中药商标品牌战略,需要中医药产业自觉提升商标品牌保护意识并依法加强商标品牌国内外布局,也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等主体在地理标志申请、商标品牌国际保护等方面对中医药产业予以更多支持。只有将商标品牌战略深度融入产业政策,充分发挥商标品牌在产业发展中的筑基、引领和保障作用,方能达到《意见》所期“传承创新并重”“竞争能力强”的目标,方能实现新时代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徐升权)
【责任编辑 陈畅 实习生 翟培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