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市场导报社主办
新闻热线 0351-40675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sxscdbrmt@163.com
0351-4067522
消费者维权工作站 0351-4067522
2025-04-25
长治
面向市场·关注民生
大同市召开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 2023-07-12 11:02:50    来源:本站

7月11日,中共大同市委宣传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市委组织部强化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以来,大同市委组织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十二字要求,借鉴浙江省“千万工程”有益经验,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坚持强化党建引领,扎实做好“衔接”文章,持续用力推动组织、干部、人才各要素向全市87个乡镇1426个农村汇聚,为谱写乡村振兴大同篇章,为“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为“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总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一、思想衔接凝心,推动各级各部门扛牢乡村振兴政治责任

坚持把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先导任务,确保各级各部门在思想上重视、政治上看齐、行动上领先,共同发力促振兴。

一是强化思想引导。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前谋划预热主题教育,推动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和“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让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部署上来。二是加强干部培训。将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有关内容纳入市县党校中青班、青干班培训体系,坚持“市级示范、县级兜底”全覆盖培训农村“领头雁”,不定期邀请高校教授、乡村振兴研究院专家开设乡村规划、设施农业、耕地保护、监测帮扶、农村电商、乡村治理等方面理论课程,适时组织赴省内外示范乡村观摩学习,不断提高市县乡村各级干部引领振兴的能力水平。三是层层压实责任。将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县区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班子、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让考核“指挥棒”“风向标”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健全各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市、县党政主要领导包乡联村,示范带动各级干部扛责上肩、担当实干,上下一心抓好振兴工作。

二、组织衔接聚力,推动基层党组织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

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提升乡村党组织政治引领功能,不断夯实乡村振兴组织基础。

一是激发争先活力。持续引深农村党组织“争旗提档”工作,围绕乡村五大振兴设立组织建设先锋旗、产业发展标杆旗、人才培养争先旗、生态文明示范旗、基层治理和谐旗5面旗帜,量化定标、夺旗有奖,大力营造抓党建促振兴的浓厚氛围。二是凝聚干事合力。建立“周例会、月调度、季观摩、年评比”党建工作机制,坚持过程与结果共管,常态化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以“4个1”措施推动基层组织全面过硬,建强乡村振兴一线作战部。三是增强履职动力。创新“四诺四评”机制,要求村党组织书记围绕党建责任、发展经济、为民服务、廉政建设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订立承诺;采取个人自评、班子互评、群众测评、乡镇考评的方式对承诺内容落实情况进行“四级评议”,督促村书记有诺必践、履职担当,以实干推动乡村振兴。

三、力量衔接赋能,推动各方面人才向乡村振兴一线汇聚

牢牢把握“人”这个关键因素,多措并举夯实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础。

一是围绕振兴选干部。在县乡党政领导班子、涉农部门领导班子以及村“两委”班子干部选配中,把年轻化、专业化作为刚性要求,重点选拔乡村工作经历丰富、有农林水等涉农专业背景的优秀年轻干部,推动乡村振兴干部队伍整体结构显著优化,整体素质紧跟形势要求。同时强化激励保障,实施村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专项招聘一批星级较高、实绩突出的村党组织书记进入事业编制或享受事业待遇,激励广大农村“领头雁”担当实干、砥砺奋进。二是保障振兴引贤才。以深化市校合作、共建“12大基地”为契机,与省内外知名高校签署合作协议,吸引名校师生来同实习、实训、研学,让高校学子把论文写在乡村大地上;落实“乡村振兴万人计划”,为全市所有行政村招聘30岁以下、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大学生,实现“一村一名全覆盖”,让他们在农村报账员、网格员、监督员、信息员等实质性岗位上历练成长,为“三农”事业储备接续力量,让乡村振兴“后继有人”。三是助力振兴强帮扶。坚持“选硬人、硬选人”,精准做好乡村振兴驻村干部轮换调整工作,选拔省市县1944名机关企事业单位骨干力量驻村帮扶;鼓励表现优秀的期满驻村干部继续留任、奉献乡村,留任比例达到59.5%;同时,所有涉及人员调整的“老队员”压茬驻村一个月,“扶上马送一程”做好新老交替,确保驻村帮扶不断档,传好乡村振兴“接力棒”。

四、制度衔接增效,推动乡村振兴基础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坚持目标导向,强化制度引领,持续完善有效衔接配套政策,让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动力更强、效果更实。

一是强化基础保障。落实中办、国办村级组织“减负”意见精神,持续规范村级组织履行职责事项、出具证明事项、阵地标牌内容等,着力推动村级组织职责明晰化、阵地规范化、服务精准化、办公信息化,不断提高村级组织运转效率。加强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和艰苦边远地区乡镇干部待遇保障,稳步提高村“两委”干部薪酬水平,让基层干部贡献乡村振兴事业干劲更足。二是壮大集体经济。市县乡村四级联动、上下一心,不断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清化收”成果,高质量落实中央、省、市财政资金扶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引领带动全市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持续提高经营性收入占比,推动发展质量、效益双提升,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物质基础,使组织力量始终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三是强化乡村治理。持续开展常态化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工作,专班化、项目化跟踪推进,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党建引领基层网格治理成效初显,乡村营商环境、安全环境显著改善;村改社区工作稳慎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有序铺开,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在逐步绘就。

本报记者庞善好 安红岩



【责任编辑  王大元】

0.09809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