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市场导报社主办
新闻热线 0351-40675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sxscdbrmt@163.com
0351-4067522
消费者维权工作站 0351-4067522
2025-04-25
长治
面向市场·关注民生
大同市召开科技兴农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 2023-07-07 10:11:02    来源:本站

7月4日,大同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大同市科技局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大同市农业产业发展相关情况进行介绍,并回答媒体提问。

“十四五”以来,大同市科技局以“三区”人才科技人员专项计划、科技项目等方面作为科技创新的核心载体和有力支撑,按照抓农谷、抓企业、抓推广、抓培训与强机制的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路径,为全市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强劲动力。

大同市科技局依托全市科技创新整体情况统筹安排农业科技体制创新工作,支持全市“特”“优”现代农业发展。一方面强化条件能力建设。协助山西农业大学高寒区作物研究所建设“小杂粮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大同市重点实验室,并协助高寒所进行对旱地谷子、黍子新品种的选育推广,春小麦、燕麦远缘或种间杂交的育种,食用向日葵、豌豆、蔬菜等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及推广;另一方面强化共性核心技术研发。围绕有机旱作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方面给予市级农业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持,着力突破主粮产业链、杂粮产业链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技术难题。着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大力发挥农业企业在乡村振兴方面的牵引支撑作用。2020年以来,在农业重点研发方面立项56项,给予企业1660万元资金支持,大力度推进了产学研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赋能全市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同时,积极鼓励、支持各县区开展适应本区域气候、水土特质等方面的农业创新:2021年支持大同市大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阳高县)开展“日光温室番茄栽培新技术”项目,并提供项目支持经费35万元。为日光温室高效利用、番茄栽培技术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撑;2022年支持大同市大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开展“高寒冷凉区蔬菜生产示范”项目,并争取到由山西农业大学“特”“优”农业高质量发展科技支撑工程项目提供经费80万元。助力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番茄高效利用和技术提升。通过技术集成示范,番茄亩产4万斤以上,平均价格10元/斤以上,亩收入40万元以上。未来3-5年,阳高县西红柿面积将由现在的1.2万亩增加到5万亩以上,真正成为助力农民增收、推进该县乡村振兴的主产业。

大同市科技局加快协助全市构建开放竞争、多元互补、协同高效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强化公益性职能。按照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市科技局职能要求,组织实施“三区”人才科技支持计划,围绕全市6个县主导产业,面向农村、农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的急需技术,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主要目标,2020年以来共为广灵县、天镇县、浑源县、灵丘县、阳高县、云州区6个县区派出近300名中级职称以上科技人员,乡镇覆盖率达到100%。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基层,开展创新创业、技术指导和培训等工作,及时解决农业关键技术问题和技术需求难题,为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提供科技服务。按照“人人持证、技能社会”要求,结合“三区”人才工作,培育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打造与我市各区县产业需求相适应、与农村发展相协调,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高素质农民队伍。截至2022年年底,科技特派员及受训村民共获得涉农专利71项,县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4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254元。

近年来,大同市科技局以选派科技特派员为抓手,以科技下乡服务乡村振兴为辅助,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支撑,大力支持各县区中小企业申报市级农业重点研发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全面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助力大同市乡村振兴。下一步,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科技兴农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强化科技支撑引领作用,以科技力量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全力推进全市乡村振兴工作水平不断提升,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新动能。

本报记者 庞善好 安红岩



【责任编辑  王大元】

0.09944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