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市场导报社主办
新闻热线 0351-40675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sxscdbrmt@163.com
0351-4067522
消费者维权工作站 0351-4067522
2025-04-25
长治
面向市场·关注民生
大同市召开基层医疗卫生工作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 2023-06-21 15:35:08    来源:本站

6月20日,大同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攻坚成果,合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工作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

2023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进一步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持续巩固提升全市“两不愁三保障”水平,大同市卫健委积极发挥牵头部门作用,紧紧抓住“基本医疗有保障”这一重点任务,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工作重点,健全完善长效机制,确保了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进一步增强。

持续推进基本医疗有保障全覆盖。按照大同市基本医疗有保障工作标准,强化县级政府的主体责任,持续推进基本医疗有保障工作。脱贫县继续巩固基本医疗有保障成果,动态监测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隐患,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实行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动态清零。其他县区对照基本医疗有保障工作标准实施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达标建设,实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标率均达到95%以上。鼓励先行示范县结合实际适当提高建设标准,建设一批中心卫生院达到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标准。各县区结合乡村规划调整和移民搬迁等重点工作,按照基本医疗有保障工作标准要求,完善设施设备药品和合格医务人员配备。加强巡诊、派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工作的医务人员管理,开展灵活多样的服务,确保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

做好因病致贫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建立定期与民政、医保、乡村振兴等部门进行数据比对和共享机制,动态掌握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因病因灾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人员的基本健康情况,对其大病、重病救治情况和慢病用药情况进行监测,及时联动,做好健康服务。按照“五进九销”职责分工,做好消费帮扶工作。

优化疾病分类救治措施。在脱贫县医疗机构推广大病专项救治模式,在37种大病基础上不断扩大救治病种范围,并逐步推广到其他县区。

完善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将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对象调整为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易返贫致贫人口,并在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同步推进,患者入院时不需要缴纳住院押金,只需在出院时支付医保报销后的自负医疗费用。

提升县级医院能力。启动实施县级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三类医疗机构能力提升工程,建立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长效机制,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深入实施医疗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增强区域发展能力,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进市级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建设,实施灸疗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大力推广基层适宜技术、医防康护养一体化服务和中医药特色服务。

强化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深入开展健康促进行动。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强化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持续做好因病致贫返贫风险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实现监测对象以及四种重点慢病患者应签尽签,做实做细慢病患者年度随访工作,做到应访尽访。组织健康教育宣传,普及健康知识,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全面推进健康城镇建设。推进健康乡村试点建设,大力推进健康乡村示范工程。

持续开展对口帮扶。紧紧围绕“保健康、提能力”工作目标,依托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工作机制,通过会诊、巡回医疗、人员培训等方式,依据村卫生室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不定期开展巡回医疗和现场培训指导,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最大程度保护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医疗财政投入,改善基层就医环境。加大对脱贫地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项目支持力度,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和设备配置水平。加强专科联盟建设,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加大对农村基础医疗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完整配备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设备,加强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服务功能,提高医疗水平,努力构建“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重大疾病不出市”的医疗服务新格局,打通基层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

下一步,大同市卫健系统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力落实市委“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重大战略部署,紧盯“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奋斗目标,加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全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全市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本报记者庞善好 安红岩



【责任编辑  王大元】

0.10759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