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同市平城区以“互联网+”的方式开展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工作,既有效地解决了残疾人的一些基本需求,又充分满足了各种突发性个性需求,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目前,已为1735名残疾人提供居家托养服务。
精准审核 实现应托尽托
在全区1.2万余名残疾人中,动态化筛选出3389户智力残疾人、精神残疾人、重度肢体残疾人。随后,入户进行调查,在城乡低保户、脱贫不稳定户、低收入家庭的残疾人中,最终确定了1735户为服务对象。服务对象确定后,街道残联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工作,区残联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工作,并进行公示,筛查审核全过程科学精准、公平公正,全面实现应托尽托。
利用平台 开展远程指导
充分利用“互联网+”智慧助残信息平台,实时查看服务过程及服务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并认真解决托养对象各种诉求。开展远程康复指导,为有康复需求的症状较重的残疾人量身定制康复计划,提供“个性化”远程康复指导,极大便利托养人群。并定期举办残疾人托养服务培训,邀请省市托养业务专家,围绕残疾人心理特点及沟通技巧、残疾人入户服务方法及实操等内容开展业务轮训,规范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多重残疾一级的许若飞,在癫痫病发作危及生命时刻,年迈的父母因为上下六楼而异常焦急,于是紧急向居家服务中心求助,最终因为及时送往医院救治而挽救了一条鲜活的生命。
加强监管 提升服务水平
不定期深入托养机构,就残疾人入托情况、服务满意度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对托养机构下发整改通知书并限期进行整改。在被托养人托养服务周期内,区残联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回访,对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满意度及意见建议等情况进行询问,对合理建议纳入下一阶段托养服务范围。居家托养服务结束后,邀请第三方进行绩效评价,入户随机开展满意度打分,三年来托养对象的满意度均达到88分以上。(石晓靖)
【责任编辑 王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