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为了更好的回应社会关切,及时解决消费者最直接、最现实的消费问题,给广大消费者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3月13日下午,大同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创优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大同市“3·15”消费维权新闻发布会。
会上,大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杜福同志首先就大同市消费维权总体情况做了通报。
杜福说,过去的一年里,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市场监管系统牢固树立以政治引领业务方向、以业务彰显政治效果的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立足群众需求,精心组织谋划,以营造有利于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人民群众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为主题,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大力加强市场监管,深入开展专项整治,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做出了积极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大力开展“诚信经营放心消费”创建活动
指导完善创建工作方案和标准,推进经营者首问和赔偿先付制度落实,推动开展线下实体店无理由退货承诺服务,打造一批放心消费示范企业、示范商圈、示范餐饮、示范景区,示范市场。2022年,我们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新近培育了“诚信经营放心消费”示范单位167家,为提升消费品质、提振消费信心、推动消费升级、释放消费潜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强化完善消费维权机制体制
指导市县两级进一步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协作机制,深化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执法协作,形成维权合力;树立“大消保、大维权”理念,探索推进“三消”联动机制;创新消费领域信用监管,继续开展消费投诉公示工作。支持消协行使公益性诉讼权利。同时,积极拓展消费维权渠道,整合维权资源,建立了《大同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局际联席会议制度》,“三消”联动试点单位工作也稳步推进,收到了快捷高效消费维权调解的效果。
三、深入开展消费维权教育宣传
指导各级围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等重要节点,进行消费教育和普法宣传;围绕“共促消费公平共建放心消费”年主题,积极开展系列宣传活动。通过典型案例剖析、消费热点发布、消费提示以及消费维权主题征文活动等,展示消费维权工作成效,展现放心消费环境创建魅力特质。
四、优化完善12315工作体系
指导协调建立12345政务服务热线与12315投诉举报热线双号并行接转处置工作机制,推进与12345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推进12315“线上线下一体化建设”,加大“诉转案”力度,完善12315接办、转办、查办、督办、反馈机制;吸纳更多行业协(商)会加入ODR机制,不断拓宽消费维权渠道和方式。2022年全年,全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通过12315(12345)热线及网络舆情共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咨询20504件,办结20262件,办结率98.82%;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851.77万元。为大同市经济发展营造了和谐有序的消费氛围,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五、开展消费侵权重点问题专项整治
聚焦重点服务领域消费维权,围绕消费者投诉相对集中的服务领域和行业,以破除消费“堵点”“痛点”问题为整治目标,结合大同市消费投诉实际,对餐饮住宿、健身游泳、美容美发洗浴、装饰装潢等行业领域的经营行为为重点,集中整治经营行为不规范、售后服务无保障、维修质量差等方面突出问题,依法强化服务领域消费维权,引导经营者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有效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升消费者的安全感。围绕民生等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堵点”问题,开展行政约谈,规范企业经营行为;针对投诉高发领域,及时发布消费提示和警示,防范群体性消费维权事件和系统性区域性风险。
大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工作目标,更好地发挥自身职能。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为契机,以关注民生,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与合法权益为己任,持续优化消费环境,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构筑全市流通环节消费安全屏障,提振全民消费信心,为助力大同市经济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而继续努力。
会上,大同市市场监管局三级调研员李利斌同志介绍了大同市今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活动方案;大同市消费者协会秘书长李小军就今年3·15年主题“提振消费信心”的具体涵义进行了解读。
同时,大同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还就大同市市场监管系统开展“放心消费创建”系列活动的相关内容和成果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本报记者 庞善好 安红岩
【责任编辑 王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