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的高考时间整整推迟了一个月。
其实,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很多年,我国的高考时间都是在7月的7日、8日、9日;2000年高考科目改为3+ X,时间改为了两天;2003年,高考时间调整为6月7日、8日。2020年,高考又恢复到十多年前的时间。高考推迟了一个月,同学们有了更多的复习备考时间,希望同学们充分利用,积极备考,考出好成绩!
善思考 勤总结
整理笔记是对后期做题讲题内容的理解与复习。通过整理笔记对知识有一个系统化、网络化的理解。有选择、有取舍地进行查缺补漏是当务之急。同学们要用坚忍不拔的意志,脚踏实地地完成枯燥的测试和知识点的整理。时刻提醒自己:最后的每分每秒都是自己的,要不断地给自己口袋内补充弹药,决胜高考。
知识与思维并行。后期思维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只进行知识的堆积,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高考。考前模拟,做题务必细心,草稿纸要规范使用,草稿纸能很好地体现自己的思路,提醒自己前后步骤联系,减少出错几率。通过做题和知识的整理,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标准答案的分析。后期复习要格外重视大题的分析。从标准答案中寻找做题方法,把握给分角度,答到什么程度给分、什么程度扣分,要了如指掌。重视对语言的打磨,回答问题要用专业术语,口语化词语绝对不能出现在题里。
重健康 惜时间
繁重学习之时,运动更是必不可少。运动能帮助同学们应对学习压力,花时间去锻炼,更有利于高效学习。每天抽出一些时间跑步、打球、跳绳等,心态平和地学习,一定会事半功倍。
同学们一定要对任何高考科目“不抛弃、不放弃”,要保证各科学习时间的合理分配。具体的做法:语文,合理分配给语文一定的学习时间,充分并高效地利用属于语文的自习时间,做到专题知识天天看,语基题型天天练,保证做题的熟练度和感觉。数学,要恰当处理好“会做”与“得分”的关系,适当安排一些限时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准确率:重点解决“会而不得分”的问题,做到“该得的分一分不能少,能得的分一分不能丢”。英语,阅读理解需要每天做一整套阅读,35分钟到40分钟必须做完。综合,需要做一定量的理综训练题,但不宜过多。通过定时训练,提高速度、掌握必备知识,是提高成绩的有效途径。以“错题档案”“错题本”为线索,回顾解题过程,提高复习效果。
练表述 争规范
在后期的训练中,切忌只听不写,只看答案不动手。因为理解很准确并不代表就会写,下笔表述时出现问题,或表述不完整,以致在有的得分点上拿不上理想分数。标准答案的分析。后期复习要格外重视大题的分析。从标准答案中寻找做题的方法,把握给分的角度,答到什么程度给分,什么程度扣分,要了如指掌。重视对语言的打磨,回答问题要用专业术语,口语化词语绝对不能出现在题里。
正态度 辨难易
对于高考试题的难易程度,有的同学总是害怕题难。2020年的高考题是易是难?其实试题的难易对每个同学是公平的,题难了录取分数线就会降低,题容易了,录取分数线就会升高。你做好了别人也做好了,所以题的难易程度,对同学们的影响不大。“试题易,莫大意,你觉易,人皆易,试题难,莫心烦,你觉难,大家难。”这是高考前我们总要给同学们说的一段话。试题容易,细心的同学可以拿到高分,试题难,能真正考察出一个同学的能力,题难更有利于脑子灵活的同学,把尖子生和中等生能够区别开,但不容易因为粗心而出错。只要过程分析对,分数即可等到。
面对尚未结束的疫情,同学们可能会有一些焦虑、恐慌的情绪,考试在即的我们,需要学会缓解由于疫情给情绪上带来的困扰,做好自我防护,戴好口罩,勤洗手,积极配合学校针对疫情的防控举措。每天适当做一些室内或室外运动,有利于提升情绪愉悦度;可以和父母、同学、老师聊聊天,来获得心理的支持。
另外,建议家长把状态调整好,控制自己的焦虑情绪,避免把不好的情绪传递给孩子。家长要做一个倾听者,要敞开心扉多听孩子倾诉,这样会有助于孩子释放压力、调整考试状态。家长要做好后勤工作,照顾好孩子的衣食住行,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孩子精神上的帮助,营造一个信任、关爱、安静、和谐的备考氛围。
从事了几十年高中班主任工作,每年高考之前总要开一次长达几小时的班会,在班会上每个同学都必须发言。除了高一第一次班会,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发言,平时的班会上一般都只有一部分同学能发言。高考前最后一次班会上,每个同学至少要表扬5位同学——这3年来对你在学习上、成长的路上,或者思想上、心理上有过帮助的、你需要感恩的同学,要说出具体事实、对你的影响,目的是让每个同学上考场之前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心情愉悦,在高考中正常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作者均为运城市康杰中学老师)
岳忠芳 赵敏灵
【责任编辑:王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