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网讯 建馆多年的河曲文化馆,充分发挥了文化职能,从八十年代始,在河曲既没有专业剧团,又没有专业艺校的情况下,面对河曲文化断代断档的危岌局面,河曲文化馆担当了河曲文化的历史大任,办了彪炳河曲文化史册的大事、好事。
三件大事
第一件:创办职工业余剧团。八十年代初,在没有专业剧团的情况下,邬新田、赵一峰牵头主办,由县文化馆和县工会共同出资,组织文化精兵,组建了县职工业余剧团。在时任县委书记任志华的大力支持下,亲自带头创作剧本,组织排练出了时代精品《密果缘》、《生娃娃》、《掏炭》、《栽果树》、《卖碗托》、《警民情》、《攒钱》等十三个剧目,组织排练出传统剧目《走西口》、《方四姐》、《借冠子》、《闹元宵》、《卖碗》、《卖菜》等剧目。该团担当历史大任,不辱使命,坚持办团二十余年,成为河曲历史上寿命最长的文化团体,为河曲文化撑起了一片天,填补了没有专业剧团的文化历史空档。为振兴、活跃、传承河曲民歌二人台文化发挥了历史作用。
第二件:兴办二人台艺校。九十年代初办起了文化馆二人台艺校,由邬新田、任俊文等进村入校,走乡串户,挨门逐户筛访十几岁的二人台艺术苗木与生源。艺术教练主要由邬兴田、刘玉贵、杜焕荣、辛礼生、任俊文、苗德荣、贾晓东、闫二寿、赵一峰等担任。近十年间,培养出民歌二人台艺术人才一百几十人,可谓桃李满天下。其中出类拔萃的人才,活跃于晋、陕、蒙,诸如王伟业、王敏、赵彦红、王美珍、张春生、刘洋、刘产良、王伟栋、徐小东、王福源、苗海峰、李永泉、郭文华、白秋香、邬瑞林、程雪强、燕瑞琴、孙永峰等,他们勇挑大梁,撑起了晋、陕、蒙二人台艺术的一片天。
第三件:文化辅导战犹酣。近年来,文化创新改革大势所趋,新兴民营剧团不断兴起,迎来了河曲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喜人局面,县文化馆演出任务相对减少,正本归源,强化职能,行驶起了辅导群众文化的历史使命。在文化馆长刘玉贵的带领下,按片、按区、按村落文化大院责任包干,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发挥所长,各司其职。馆员李美香,近年来她所分工负责的楼子营一带文化辅导,成效显著,多次组织举办节日大型文化活动,频受群众欢迎,被组织评为省妇女先进代表,文化巾帼标兵,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女强人;二人台艺人王永茂不仅深入农村辅导群众文化,而且帮助新建立的老区革命历史展览馆开展文化活动,去年在八一建军节之际,深入消防部队慰问,演出了以经典红色歌曲为特色的节目,档次高、品味好,受到官兵欢迎;竹笛传人贾晓东,亲临巡中职校培养器乐人才,连续两年参与了民歌二人台大赛,推出了器乐联奏联唱,颇具特色,后生可畏;鼓师闫二寿发挥其长,深入楼子营、五花城、火山等多地辅导群众喜闻乐见的威风锣鼓:赵春玲、贾彩萍、刘昭等分赴南沙洼、夏营、巡镇等多地辅导了二人台演唱及群舞节目。
两件好事
----助推“广伟二人台艺术团”:去冬以来,由文化馆长刘玉贵带领一支辅导队,王福兰、贾彩萍、刘昭等高手参与,为广伟二人台艺术团辅导排练了多年失传的、红火热闹的二人台小戏《闹元宵》;
----助推“乡土情二人台艺术团”:由退休干部原县文化馆老馆长邬新田带领另一支辅导队负责辅导了刘家塔乡土情二人台艺术团的《闹元宵》,排练期间时值数九寒冬,邬新田因风寒感冒住院,只要稍好一点,“职业病”压倒了感冒病,他就带病亲临大营盘帮助排练辅导,该团在正月十五元宵夜演出《闹元宵》,不仅演员阵容好,剧目好,而且乐队配乐效果更好,投资6000元的电子鼓打击乐设备,仅由青年优秀打击乐师李永泉一人操作打击,所有的武场打击乐效果皆出,再配以多面手演奏者尹志荣领衔唢呐主奏,仅此两件乐器就乐翻了舞台上下,其开场及过场音乐效果震惊了在场观众。
关于“乡土情二人台艺术团”:“河曲乡土情二人台艺术团”组建仅仅两年多时间,在颇具瞻前眼光创新文化人郝大山的带领下,礼贤下士、求贤若渴,多次登门拜访贾德义、邬新田等老一辈文化传承人,多次举办二人台艺术座谈会,群策群力办团,受到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在西口古渡大戏台连续两年元宵演出好评如潮,剧团虽小,但有较大作为,年年新套套,年年新剧目。失传多年的经典剧目《小牧牛》,在河曲所有的二人台艺术团体都未曾演过,但他们拿起,让该剧去年再现舞台。“乡土情二人台艺术团”名副其实地守护了乡土艺术,充分体现了对乡土艺术的眷恋之情,可望成为一支崭露头角、散发浓郁乡土气息的的艺术花朵
河曲县文化馆,文化精英荟萃,艺术积淀较深,真诚期望县文化馆在河曲大地这块深厚文化沃土上,发挥职能,不辱使命,再接再厉,助推河曲文化再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