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市场导报社主办
新闻热线 0351-40675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sxscdbrmt@163.com
0351-4067522
消费者维权工作站 0351-4067522
2025-04-25
长治
面向市场·关注民生
父亲的本色
发布时间: 2025-04-22 12:44:19    来源:山西市场网

父亲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千千万万普普通通农村基层干部之一。从工人到退休后发挥余热任村干部,父亲始终想老百姓之想,急老百姓之急,奋斗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第一线。

父亲,名叫任贵忠,乳名八十一。幼年丧母,青年丧父。由于家境贫寒。年仅18岁就参加了工作,成为晋盂钢铁厂一名工人,早早就承担起家庭的重担。父亲聪慧好学,能力出众,由于工作积极,迅速成长为炼铁车间骨干。担任车间组长期间,团结下属、不畏艰险,遇到困难危险总是身先士卒,为保护工友,多次被溅起来的铁水烧的浑身伤疤。即使身负重伤,也毫无怨言依然坚守岗位,奋战于最危险的第一线。爱岗敬业办好事,批准入党当先锋,党员是一面旌旗,是一把火炬,用初心扛起责任,以行动践行使命。在一次炼铁炉火口爆炸事故中,父亲不顾一切组织工友先行撤退,而自己被炸得血肉模糊,双眼失明。(后因治疗眼睛尽管看见了,但是留下了后遗症,视力严重下降)因父亲在此次事故中的英勇表现,成为市级劳模,市县领导和工友们无不钦佩于父亲舍己救人的英雄气概和无私的精神。他的英雄事迹多次被改编成厂春节晚会快板节目,广传为佳话,作为儿女的我们也深感自豪。然而由于此次事故造成身体的伤害,父亲不得不提前退休后回到东园村。

回村后,村民一致推举父亲担任小队队长。父亲依然保持无私奉献的精神。河道年久失修,当大雨来临,造成农作物和部分村民的房屋被淹,父亲就开始组织村民打坝治河,白天顶着烈日的暴晒,夜晚踩着月色,父亲和村民们用绳子架着岩石,喊着劳动的号子,没日没夜地奋战在打坝治河第一线。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大坝终于修好了,乡亲们的财产才得以保障。我陪着父亲站在大坝上,望着那长长的大坝,犹如长风巨龙一般,很有气魄。微风袭来,整个村,一下子变得高远而空旷。这条大坝是父亲主持带领村民修建的,想到这儿,心里就美滋滋的。

上世纪80年代初,村民们还是肩挑扁担去井水边挑水,尤其寒冷的冬天,井水结了厚厚的冰,村民得砸开冰冻,才能挑上水 。当父亲目睹村民吃水的艰辛,便带头集资安装自来水管。安装公共大管道的时候,父亲亲自安装监工,走遍了家家户户,走遍了大街小巷,使得村民都吃上了自来水。村里的各条街道,都没有安装下水道,一到下雨,街道泥泞不堪,父亲又带领村民安装了下水道,用水泥把道路铺设好。解决了村民生活上的不便。父亲既是一位工作中的能者,带领村民整修梯田,绿化种树,承包土地,落实责任田。每年播种的时候,父亲就会亲自去种子公司挑选蔬菜种子,买回来发放给村民。春季前,父亲都要把村民浇地的水井维修好,以确保田地的灌溉。父亲又是一位贤者调解员,从我记事起,每天一到下班了,不是去东家调解婆媳关系,就是去西家调解邻里关系。父亲能言会道,临时机变,富有领袖之才能。谁家有红白喜事、父亲都会安排的井井有条。父亲农商工役,无所不能,匠做技巧,无人能比。招招式式,皆为他人所不能。实乃农工艺人,技巧灵秀之人。经常帮助村民修盖房舍,兢兢业业忙忙碌碌。村民有什么问题,都会找父亲帮忙,乡邻父老,多得父亲帮助。许是自己孤儿的缘故,父亲对待贫困村民,向来都是慷慨解囊,真情帮助。父亲平生勤俭,忠勇仗义。忠诚良善,怜孤恤寡。他种的蔬菜,总是救济孤寡老人。一生事迹,堪称我辈表率。父亲为人正直无私,助人为乐深得村民们的爱戴。父亲就是这样一位热心助人为乐的人。更是一位一心为公的共产党员。

村里的教学楼破旧不堪,属于危房,特别是到雨季的时候,北村东元村街道的洪水,直接都冲到了校园,师生们叫苦不迭,家长们更是怨声载道。于是父亲建议村支书集资盖教学楼,并主动带头掏腰包。父亲陪着村支书去县里乡镇里到处请求资助。小学教学大楼盖好了,父亲看着戴着红领巾的孩子们唱着《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他和孩子们一样非常开心,孩子们高兴的为父亲戴上了红领巾。这时父亲又想到幼儿园门窗破旧,就又把自己辛苦积攒的几个月工资,便买了木料,请木工换修了幼儿园的门窗。因为这些事,母亲经常气的和父亲大吵,母亲说,自己生病了,都舍不得看病吃药,把钱都给学校了。

在父亲担任管理学校的村委副主任期间,经常与教师谈心,听取教师管理学校的意见,同时还会用自己微薄的工资救济贫困儿童,父亲看到一些孩子们上学过河不方便,就集资架起了一座小桥。

父亲一生勤劳节俭,智慧通达,忠勇仗义,敢于担当,虽然从未进过学堂,但知识面甚广,可谓“上通天文,下知地理” 。生平酷爱晋剧,多才多艺,72岁高龄依旧在元宵佳节中踩高跷扮媒婆,形象逼真,逗得观众哈哈大笑,并荣获阳泉市个人街头文艺宣传二等奖,县街头文艺表演一等奖。父亲刚正不阿,爱打抱不平,虽然脾气暴躁,但通情达理,是村里出名的热心肠,调和矛盾解决问题等处处可见父亲的身影。

父亲,苦过、拼过、付出过,唯独没有想得到过什么!

如今,父亲离开我们已六年了, 透过迷蒙的泪眼,我仿佛看到父亲踩着高跷,扭着舞姿,看到了父亲在炼铁炉前与工友们挥汗如雨地堵着火口,看到了父亲带领村民打坝治河的身影,听到了父亲调解村民的各种矛盾的声音,听到了父亲在村民婚庆礼仪上喜庆的声音,看到了父亲在菜园里播种、收获的菜送给孤寡老人的身影……(任碰英) 

【责任编辑 陈畅 实习生 翟培辰】

0.11204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