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市场导报社主办
新闻热线 0351-40675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sxscdbrmt@163.com
0351-4067522
消费者维权工作站 0351-4067522
2025-04-24
长治
面向市场·关注民生
这家法庭成功化解一起装修纠纷
发布时间: 2025-04-14 13:52:50    来源:武乡县人民法院

近日,长治市武乡县人民法院故城人民法庭成功调解了一起装饰装修合同纠纷案件。该案因装修质量争议引发,双方一度争执不下,但在法官的耐心调解下,最终双方化解矛盾,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纠纷初现:电话交锋,双方各执一词

早在案件开庭审理前,法官便意识到这起装修纠纷的复杂性。为了提前了解案情,她两次通过电话与双方沟通。

第一次通话中,被告情绪激动,语气严厉:“法官,这装修房屋质量太差了!我多次要求他们修缮,他们就是不管。”

原告则在电话另一端坚持:“钱没付清,我怎么修?他们得先付尾款39200元!”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电话沟通陷入僵局。

第二次通话,法官尝试从情理入手:“老刘啊,你是做装修的,口碑最重要,出了问题得认,得改。”

又对被告说“老白啊,咱们都希望房子修得漂亮,但问题得一步步解决,你说是不是?”

……

然而双方依然坚持己见,调解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实地勘查:眼见为实,搭建沟通桥梁

面对电话沟通的僵局,法官决定转变策略,组织双方到装修房屋现场,实地勘察了解纠纷根源。

法官逐项查验被告提出的质量问题,通过实地勘查验收,发现被告提出的门板不平、漏缝明显、墙面鼓包等装修问题确实存在,原告对现场看到的客观事实无法辩驳。

法官一边查看,一边耐心向双方解释行业标准和质量要求,将复杂的法律问题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活语言。

耐心调解:情理法并用,化解矛盾

在掌握现场情况后,法官开始运用“情理法”相结合的调解策略开展调解工作。

法官先是对原告说道:“老刘啊,这墙面就像人的脸面,谁愿意自家脸上长疙瘩呢?咱们做装修的,口碑最重要,出了问题得认,得改。”

接着,法官又对被告掏心窝:“老白啊,老刘这木工活虽然粗糙,但用料是实打实的,要不咱们给他个补救机会?”

……

这种将心比心的沟通方式,让双方的情绪逐渐缓和。

巧化干戈: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

在法官的不懈努力下,原告表示认识到装修质量问题上的失误,并提出要在15日内为被告的房屋进行修缮,保证达到验收标准。被告对原告认错和改正的态度感到欣慰,表示只要原告修缮后符合正常装修标准,他就马上付钱。

“先敲农家门,再敲小法槌”,这次纠纷的顺利调解,是“五先工作法”的生动实践。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法官用耐心化解了纠纷,用温情修复了裂痕,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司法为民理念,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责任编辑 陈畅】

0.10884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