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市场网讯 在千米井下,晋能控股煤业集团马脊梁矿有这样一组,“煤海测量兵”用脚步丈量巷道、用数据护航安全,以全年“零事故”的优异成绩,成为马脊梁矿2024年度安全先进班组的标杆,他们就是该矿地质测量科测量三组。这支仅有4人的“精锐小队”,凭借严谨的安全管理、精湛的技术能力和显著的工程贡献,在矿井安全生产的最前沿树起一面精细精准的“安全旗帜”。
安全基因:刻进骨子里的作业准则。“安全是测量的生命线,精度是安全的刻度尺。”这是组长高雷常挂在嘴边的话。面对井下复杂环境,测量三组将“安全基因”深植每个作业环节。从入井乘车严守“三不铁律”(不携超长工具、不越安全区域、不抢行车速度),到作业前必做“敲帮问顶”顶板诊断;从巷道行走执行“三人成列”规范,到仪器运输采用“双人互锁”防护,全员始终以规程为行动准则,同时他们将《煤矿测量规程》化作28项可视化操作流程,让安全标准从精准的图纸走进每寸巷道。
毫米精度:铸就5589米地下长城。2024年,该矿攻坚的3#层8109工作面贯通工程,见证了这支精锐之师的技术实力。面对复杂地质条件,组员日夜轮班复测数据,动态调整掘进方向,最终实现贯通角度闭合差57秒、坐标闭合差0.274米、高程闭合差0.105米。在皮带基础浇筑阶段,他们精准放设中线、腰线及十字线,施工误差仅2.9厘米,助力工程提前完工,为后续设备安装抢出关键工期。
科技破局:从钢尺时代到数字导航。面对矿井测量技术迭代浪潮,该组以“硬功夫”啃下设备转型“硬骨头”。从拆解照准部剖析轴系联动原理,到目镜物镜的调焦误差控制在毫米级,从光学经纬仪到全站仪的跨越,不仅是工具的革新,更是一场全员技能重塑,面对全站仪等新技术挑战,班组主动转型,掌握电子测距、激光对中等技能,创新采用“两次仪器高法”提升长距离贯通精度,建立仪器检校标准化流程,杜绝设备误差;推行测回法“后前前后”作业规范,将导线互差控制在7秒级,以科技赋能“测量+质效”双升。
从“钢尺丈量”到“激光定位”,从“经验施工”到“数字导航”,测量三组以安全托底、以创新破局,他们用数据编织安全网,用精度守护生命线,在千米井下书写着新时代矿山工匠的担当。武乐琪
【责任编辑 陈畅 见习编辑 李佩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