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沁新选煤厂纵横交错的输煤廊道间,总能看到一个手持智能巡检仪的身影,他时而驻足观察设备运转参数,时而俯身检查防护栏螺栓。这个用脚步丈量安全生产的践行者,正是近日荣获市级"安康杯"竞赛安全标兵的安全科科长武高军。十五载春华秋实,他将安全生产的宏大命题转化为精密运转的"绣花功夫",用创新思维与工匠精神编织出一张立体防护网,让传统选煤行业焕发时代光彩。
明晰安全责任体系:武高军建立并持续完善厂部、车间两级共30余项安全管理制度及办法,构建起清晰明确的安全责任体系。从厂领导到基层员工,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明确各级人员在安全管理、操作执行、监督检查等方面的具体职责。借助定期的安全会议和工作汇报机制,确保安全责任得以切实落实,营造出“人人管安全、人人要安全”的良好氛围。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武高军全面梳理和完善选煤厂的安全管理制度,结合国家最新安全生产法规与行业最佳实践,制定了《关于重新修订保命条例的通知》《特殊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等一系列针对性强的规定。针对新引进的螺旋分选机和TDS智能干选设备,详细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对于特殊作业环境,如受限空间作业、高空作业等,进一步细化安全许可和监护制度,确保每个作业环节都有章可循。
优化安全设施设备:积极更新安全设施和设备,以满足日益提高的安全标准与工作需求。安装空压机综合保护,实现超温、超压、过载等预警在线自动保护;升级改造生产车间的喷雾降尘系统,有效降低粉尘气体浓度,改善工作环境;对设备转动部位用螺栓固定,保障生产操作安全;为运输皮带安装报警、闭锁装置,并安排专人负责日常维护与更换。同时,在危险区域增设更多安全防护设施,如防护栏、防护网、警示标识等,防止人员误入危险区域。
强化现场管理与培训:在全厂大力开展生产现场、设备设施标准化建设工作,对生产现场进行统一规划,规范物料摆放和通道设置,确保现场整洁有序,减少安全隐患,全面提升选煤厂安全生产水平。此外,他还相继出台《选煤厂培训管理办法》《安全培训考核办法》等文件,规范安全培训工作,涵盖新员工入职培训、在岗员工定期复训和特殊岗位专项培训等多个层面,新员工入职培训考核合格率及在岗员工复训参与率均达100%,特殊岗位员工实现持证上岗。
全面排查风险隐患:武高军组织管理人员每月对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选煤厂安全规程等标准,编制月度重点风险辨识清单和作业场所隐患排查清单,确保风险辨识与隐患排查全面无遗漏,并优化安全检查、隐患排查、事故处理等流程。结合“六有”现场检查法制定隐患排查方案,要求各班组长对车间各岗位、区域、设备及作业活动进行风险隐患分析排查,制定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绘制风险等级四色分布图,同时制作岗位风险告知卡,详细梳理现场风险并列出应对措施,张贴于现场显著位置并发放至每位员工手中,让员工牢记安全要点,规范自身行为。
聚焦薄弱环节管理:扎实抓好薄弱人员排查工作,利用班前会,值班人员与班组长密切配合,运用多种方法,参照15种薄弱人物类型标准,对当班员工逐一观察询问,根据特殊人员身体状况合理安排工作。同时,抓实薄弱时间管理,重点关注交接班时间和班中就餐时间,规范交接班流程,要求员工错峰就餐并安排专人临时管控岗位。此外,还着重关注受煤坑等薄弱地点和环节,确保安全生产无死角。
源头治理保障安全:深入治理厂房内的“跑、冒、滴、漏”问题,通过追根溯源找准根本原因,从源头入手,针对设备故障、管道老化、密封不良等问题一一解决,彻底改善现场环境面貌,使选煤厂长期处于高标准的“开机迎检”管理状态,为安全生产和优质生产创造良好条件。
注重创新增效提益:组织开展常态化岗位练兵、“五小竞赛”等活动,鼓励员工积极参与,针对生产过程中的难点和痛点问题,广泛征集改进意见和建议。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方式,不断优化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方法,有效提高了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推动标准化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
站在荣获"安全标兵"的新起点,在选煤创效路上,武高军将始终践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这既是他十五年如一日的坚守,更是一位新时代安全守护者对"生命至上"理念的生动诠释。在安全生产与增产增效深度融合的征途上,武高军用创新之钥开启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无限可能。陈宇纲
【责任编辑 陈畅 见习编辑 李佩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