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处理不仅是关系群众生活品质的“关键小事”,也是关系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民生大事”。长治市襄垣县环卫中心积极探索生活垃圾清运新模式,实现垃圾清运优化升级,助力人居环境向美而行,让群众幸福感持续“加码”。
凌晨4点,城市尚未完全苏醒,清运车司机白云风已经检查完车况,穿上工作服,驾驶清运车辆按时到达襄垣县新建西街幼儿园垃圾集中存放点,开始他一天平凡而又忙碌的工作。
“为保证垃圾日产日清,让市民在一个舒适干净的环境中工作生活,我们一般都在凌晨清运。虽然得早起,但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了。每当看到县城干干净净的,觉着非常有成就感。”襄垣县环卫中心清运队司机白云风在夜色中边干活边说。
随着天际线渐渐泛白,一辆垃圾压缩专用车缓缓驶入襄垣县长兴嘉禾小区,清运工熟练地操作设备让垃圾桶“上钩”自行倾倒,短短几分钟就完成了垃圾收集。这样的“车桶对接”能有效确保清运过程中垃圾“零落地”。“不同的垃圾要用不同的车清运。大街上环卫工人打扫的垃圾用流动箱式对接车装运,露天垃圾就用清运车,小区里的垃圾桶就用压缩车,垃圾存放点的大箱就用收运车。”襄垣县环卫中心清运队队长郭高峰如数家珍般介绍,“不仅车辆不同,运送的地点也不同。比如,大件垃圾、建筑垃圾需送到填埋场,生活垃圾送到中转站,餐厨垃圾送到餐厨垃圾场”。
天色渐亮,与街上零星散布的清运车不同,襄垣县生活垃圾中转站(王桥站)内则是一派繁忙景象。前来倾倒垃圾的车辆络绎不绝,一车车满载的垃圾被液压系统强力压缩成紧实的立方体。随后,被缓缓推入载重达12吨的压缩箱内,再运送到20公里外的长治首钢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完成从废弃物到电能的华丽转身。
看似简单的事情,却是一场“与太阳赛跑”的晨间战役。这支由40余辆清运车、60余人组成的专业队伍,每天要完成全县900多个收集点、100余吨垃圾的清运任务,每辆车日均行驶100公里。凌晨作业看似冷清,实则争分夺秒。避开早高峰、防止垃圾滞留产生异味、确保7点前让出公交车道……这些“隐形规则”刻在每个清运工心中。
“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加强垃圾清运管理工作,不断完善清运体系,提高清运效率,实现垃圾及时、安全、环保清运,为广大群众创造一个更加清洁、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襄垣县环卫中心党支部副书记段贵红说。(张刚强 米鑫 贾媛)
【责任编辑 陈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