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市场导报社主办
新闻热线 0351-40675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sxscdbrmt@163.com
0351-4067522
消费者维权工作站 0351-4067522
2025-04-25
长治
面向市场·关注民生
黄河号子 | “山西元素”写入“两高”报告:司法为民的山西答卷
发布时间: 2025-03-11 20:53:05    来源:本站

3月8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两高”报告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用详实的数据、小中见大的典型案例,为中国司法机关坚持司法为民、维护公平正义写下生动注脚。今年,多处“山西元素”被写入“两高”报告。

“两高”报告中跃动的“山西元素”,不仅是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更是一份以司法为民实践回应时代命题的山西答卷。从绿水青山的司法守护到女性权益的法治保障,从校园角落的法治微光到千年石窟的文明续写,山西司法以创新机制与人文关怀,诠释着司法为民的深层内涵,勾勒出法治中国建设的生动图景。

在山西法院对1600万立方尾矿库“五年修复令”的实践中,省高院、忻州中院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绿色发展,以法治力量守护绿水青山。不同于简单的罚款关停,司法机关以“司法修复令”形式持续5年跟踪监督,将生态修复责任从判决书延伸至一草一木、一山一石,让司法裁判从“一判了之”转向“一管到底”。在这种从惩罚性司法向恢复性司法转变的过程中,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司法实践中的贯彻到底,更彰显了法治建设从“治已病”到“治未病”的治理智慧。当覆绿新芽在曾经裸露的矿山上生长,法治的根系已深深扎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土壤。

山西司法守护“半边天”案例中,法院用一纸判决为职场女性撑起法律“保护伞”,其意义远超个案本身。判决背后,是司法机关对“稳就业”“保民生”国家战略的司法呼应,更是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为可感知的公平正义的生动实践。吉县法院在某学校设立法治副校长信箱,则构建起司法、教育、社会组织的立体防护网。60封信件背后,是司法机关主动延伸触角,将事后惩治前移至事前预防的治理创新。这种从被动受理到主动介入的转变,让司法保护从法庭走进群众身边,使法治真正成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

“文物保护”是近年来全国两会备受关注的话题。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在“用法治守护中华文脉”中提到,指导山西、河南、甘肃等地检察机关开展石窟文物保护专项行动。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被最高检评为指导性案例。此案中,检察机关以公益诉讼督促完善保护机制,将文物保护从行政责任升格为法律责任,用法治力量破解资源开发与文物保护的难题。这种将守护历史文脉纳入法治轨道的实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司法护航下焕发时代生机。

“两高”报告里的“山西元素”,映射着中国法治进步的清晰轨迹:法治建设正逐步参与到社会治理的每一个细节,司法为民逐步向社会治理的纵深拓展。我们有理由期待,在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庄严承诺的进程中,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会更加得到增强。



【责任编辑 陈畅 见习编辑 李佩瑶】

0.07758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