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市场导报社主办
新闻热线 0351-40675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sxscdbrmt@163.com
0351-4067522
消费者维权工作站 0351-4067522
2025-04-25
长治
面向市场·关注民生
阳高热电公司:聚焦技术创新 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2024-03-07 16:34:20    来源:本站

阳高热电公司紧扣集团公司“深化提升年”这一主题,全面贯彻落实“12345”发展战略和“1116”总体工作思路。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深挖机组潜能,通过一系列精准有效的技改创新和经营管理措施,为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实现了从“紧日子”到“好日子”的华丽转身,也为行业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一、技改引领探索生产新模式,聚焦战略打造发展新引擎

该公司紧跟集团公司步伐,深入落实“增收入、降成本、割赘肉、止出血、堵漏洞”15字30条经营管理措施。通过精细化管理、创新经营模式、优化产业结构等措施,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紧盯成本控制、资源配置等关键环节,通过#1炉低温再热汽提温优化、闭式水泵变频改造等节能降耗项目,实现了机组效率和性能的显著提升。这些举措不仅挖掘了内部潜力,实现了效益最大化,更探索了生产新模式,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和行业地位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闭式水泵变频改造显成效,QC小组推动绿色发展

闭式水泵作为机组的重要辅助设备,其运行效率直接影响到机组的能耗水平。为了解决闭式水泵长期在工频状态下运行导致的电能浪费问题,公司成立了专门的技术攻关小组,多次组织专业人员对辅机冷却水需求量进行详细核实,对变频器的性能进行选型分析,并对现场安装位置的不同利弊进行了深入探讨,制定了详细的闭式水泵变频改造方案。

改造过程中,公司建立了严格的监控和调试机制,组织专业人员对材料到货进行了严格跟踪和质量控制。在后期调试阶段,公司紧盯改造施工后变频器参数,经过多次调试和优化,最终实现了闭式水泵频率最低保持在40hz左右,达到了预期效果。

经过技术攻关小组的不懈努力,闭式水泵变频改造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果。改造后,闭式水泵的运行效率大幅提升,据统计,每日节约电量约3300kw.h。按此计算,双机每年可节约电费约59.14万元,综合厂用电率下降0.004%,预计供电煤耗可降低0.013克/千瓦时。这一数据充分证明了改造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环保价值。

在这一过程中,阳高热电的QC项目小组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以技术骨干为核心,聚焦节支降耗、挖潜堵漏等重点领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创新精神,通过不断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设备效率、推广节能环保技术等措施,不仅有效提高了系统的自动化程度,满足了生产要求,更降低了运营成本,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为推动绿色发展、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低温再热汽提温改造,提升锅炉换热效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锅炉的换热效率,降低主燃烧区域的温度,实现分段燃烧,增强再热器的换热效果,阳高热电公司实施了低温再热汽提温改造项目。

改造过程中,公司采取了多种措施。首先,调整了燃烧方式,通过改变锅炉内燃料的燃烧方式,优化了炉膛出口烟气温度和再热汽温的分布。其次,在机组检修过程中增加了一组低温再热器受热面,提高了锅炉的换热效率。同时,还特别注重了配风方式的优化,通过合理分配一、二次风,降低了主燃烧区域的温度,实现了分段燃烧,进一步提高了炉膛出口的烟气量及温度,从而增强了再热器的换热效果,提高了再热汽温。

改造完成后,经过实际运行数据验证,改造后的低温再热汽提温系统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再热汽温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机组运行效率也得到了提升。这一改造成果不仅提高了机组的运行性能,还进一步降低了碳排放,符合当前绿色发展的理念。

四、精英团队助力,改造工程扬帆起航

为了确保改造工程的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效果,阳高热电公司采取了多种措施。首先,加强了团队建设和技术培训,确保参与改造的人员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公司组织了一系列的培训课程和实践操作活动,提高了员工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其次,加强了与哈尔滨锅炉厂和施工单位的沟通与协作,确保改造所需的设备和材料能够及时到货并正确安装。公司与合作伙伴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了详细的施工计划和进度安排,确保了改造工程的顺利进行。此外,公司还建立了严格的监控和调试机制,对改造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和数据记录分析,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了改造工程的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效果。

五、改造成果显著,引领行业新篇章

通过闭式水泵变频改造和低温再热汽提温改造等项目的成功实施,阳高热电公司不仅提高了机组效率和性能,降低了运营成本,还进一步减少了环境污染,实现了绿色发展。据统计,再热器温度提高后,可降低机组供电煤耗1g/kwh。按年发电量38.8亿Kwh、标煤710元/吨计算,每年可节约燃料成本275.5万元。这一成果不仅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为推动行业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本报记者 庞善好 通讯员 孟功



【责任编辑 李佩瑶 实习生 闫慈阳】

0.10434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