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偏关县在2021年成功入选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谷子)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县、2022年被确定为全省“2022年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试点县”及窑头乡谷子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的基础上,以做好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为抓手,坚持稳字当头、提质发力,全面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保障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
一是粮食种植稳步提升。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逐年稳定增长,粮食产量持续增收,2022年突破1.73亿斤大关、增幅1.98%,今年全县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54.5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5.78万亩,油料播种面积完成2.08万亩,其它农作物播种面积4.12万亩,继续实现稳定增收。
二是健康养殖快速发展。偏关县牧坡广阔,拥有牧坡91万亩,人工种草5.5万余亩,为养殖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至今年6月底,全县生猪发展到7.4万头,羊发展到54.1万只,牛发展到1.0万头,家禽发展到32.1万只。全县生猪存栏500头以上的49户,肉牛存栏50头以上的11户,蛋鸡存栏1万只以上的3户;羊存栏100只至200只的323户;200只以上的180户;300只以上的61户。养殖业已成为强县、富民、稳定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引擎。
?三是农业生产创新发展。积极推动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实行全程项目管理一体推进模式,完善财政补助、农机具租赁、收入保险、融资担保服务等政策支撑保障机制,探索整乡整村集中连片规模经营方式,今年在全县8个乡镇已完成机耕、机种环节农业生产托管面积11.2万亩,托管作物包括玉米、谷子、马铃薯、高粱、豆类等作物,托管农户1.2万户。为了保证托管农户稳定增收,县有关部门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偏关支公司合作推出农业生产托管农作物价格和保底产量保险,对谷子、玉米、马铃薯分别给予1000元/亩、600元/亩、720元/亩的收入保险,实现托管农户和服务主体“零风险”。同时,积极争取省市支持,连续两年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3万亩。
四是有机旱作成效显著。以农业农村部与山西省签署共同推动山西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为契机,全县大力推广以有机肥替代化肥、测土配方施肥、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渗水地膜覆盖、机械化深耕、抗旱优良品种、种肥同播等有机旱作技术集成,推广面积由2020年的10.2万亩发展到26.83万亩,粮食亩产由300斤增加到2022年的420斤;通过全县107个土壤肥力监测点监测,化肥利用率由过去的34.5%发展到40.12%,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2.15%。
五是“特优”产品成果丰硕。偏关县地处北纬38度周边,昼夜温差大,是优质小杂粮生产黄金区域,种植的杂粮种类多、品种全,种植经验丰富,技术独特,杂粮面积长期保持在35万亩左右,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78.35%,占粮食产量的75.15%。在2021年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中,偏关入库品种多达21种。目前,全县累计完成“三品一标”产品认证51个、绿色食品产品认证70个(认证企业23个)、有机食品认证3个、“圳品”认证2个及“谷蕴偏关”县域公共品牌认证和“偏关豆腐”“偏关山羊”“偏关莜面”“偏关小米”“偏关羊肉”5个地理标志商标认定,“粮言谷香”牌小米陈醋获山西省功能农产品品牌,数量居忻州市14个县(市、区)前列,还引进鱼菜共生系统,探索出“一水两用”“一棚双收”设施农业新模式。
六是农业要素不断集聚。“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3.44万亩,2021年实施3.2万亩,2023年实施3.15万亩,累计9.79万亩。全县适宜机械化耕作耕地面积达35.34万亩。
七是农业经营主体逐年增加。先后成立种植、养殖、林业3类合作社580个及家庭农场437个,其中省级示范合作社4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市级示范合作社2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3家。全县新型经营主体规模种植面积1000亩以上的有16家,500亩以上的有23家,100亩以上的有340家。
八是农产转型步伐加快。全县发展起农产品加工企业24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个,市级龙头企业2个,县级龙头企业2个,年加工能力33560吨。山西益生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生产小米和小米陈醋为主,偏关县联众农牧科技有限公司重点加工偏关羊肉,山西维乐夫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以销售偏关特优农产品为主,偏关永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以非笼蛋获得2022年世界农场动物协会“金蛋”奖,偏关县正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加工甜糯玉米和香瓜子,山西三关粮油加工有限公司精加工小杂粮,偏关县健康天下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要加工全麦粉。
九是科技兴农贡献突出。建立试验示范基地9个,参试品种42个,试种模式12个,推广应用渗水地膜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45万亩以上;杂交谷子旱作节水高效集成技术20万亩;农业新技术、新方法、新品种综合普及率达到80%以上,其中,机械旋耕、种肥同播应用面积已上升至30%,玉米、谷子精量穴播普及率已达85%以上,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普及率近100%;与山西农业大学合作在谷子(冬播谷子)旱作节水技术方面进行试验示范,与西北农业大学合作在糜子优质抗逆增效技术集成方面取得成效,2022年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
十是乡村建设全域推进。持续巩固提升农村“六乱”整治成效,完成万家寨镇污水管网改造,建成老牛湾镇污水处理站、老营镇污水处理站并投入运营;17个美丽乡村已申报财政统筹支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PPP项目,完成杨家岭、水泉等7个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现了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全覆盖,2022年完成105个行政村“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申报省级、市级文明乡镇5个、文明村6个,新评选市级文明单位4个。聚福苑移民新村社区被国家卫健委、老龄办评选为“2022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刘娟娟
【责任编辑 李佩瑶】